【修齐讲堂】《论语》的职场启示

 

曾崇信,80年代曾参加读书演讲活动,到北京、天津、山东等省市巡回演讲200余场,近年来,形成了不用讲稿,不用提纲,即兴演讲的脱口秀风格。他还撰写了《回首并前行》、《渐行兮渐选》、《想法决定活动法》等散文集。

《论语》的职场启示

9月2日,“修齐讲堂”在马桥景城社区报告厅开讲,曾崇信老师为马桥居民带来《论语》的职场启示讲座。

活动由马桥镇党委副书记茹洁红主持。她指出,讲述修齐故事,阐明修齐道理,分享修齐经验,积淀现代修齐文明,丰富东方智慧宝库,以家风家训温润人心,以旧学新知启迪大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文明,这就是修齐讲堂的魅力。

《论语》就是孔子和他的弟子讲的话,还有他的弟子和其他人讲的话。在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进行整理,形成了一个散文集,就叫《论语》。一万多个字,二十章。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人有四个结局

每个人都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在这个人生的道路上,人会有四个结局。

第一个结局是善始善终。一个人开始也很好,结束也很好,善始善终,这是最高境界。

第二个结局叫无始有终。意思是一个人一开始不怎么样,很一般,一开始甚至还有点儿缺陷和问题,一开始还有一点不在意不在心,因为一开始的时候他还没有认识到人生的这么一个过程。然后经过一定阶段以后,他感觉到人一辈子不能这么过,必须奋发,必须进取,必须活出人生的价值。

因为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只有一次,没有第二次。人的遗憾就在于只有一次,而人生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抓住了这一次。当我们感觉到必须展示人生价值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于是奋发、前进,做好本职工作,为一生的荣誉而战。

第三个结局是有始无终。有的人开始不错,开始很好,开始很风光,但是后来他骄傲了、自满了,他自以为了不起了。于是他就止步不前,于是他就坐吃山空,于是他就江郎才尽,于是他就泯然于众人也。很可惜,各位兄弟姐妹,有一些人开始不错的,后来没有把握住。没有把握多可惜呀,陈书记,你看我们现在讲反腐,许多高级领导干部一开始也是不错的,后来没有把握住。这叫是有始无终,可惜,很可惜的。

第四个结局叫无始无终。有的人一辈子浑浑噩噩,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人生对他来说没有意义。

《论语》的职场启示

一、在“道”上用心,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一个人做事情首先要解决的是“道”的问题,人要在“道”上,人不在“道”上,是不行的。就是我们今天和大家来讲《论语》里面的道,包括道家之道,包括佛家之道,《论语》里面讲的最多的就是道,因为这是根本的,是灵魂的,是核心的。所以咱们兄弟姐妹我们在职场上也好,在生活当中也好,在工作当中也好,一定要在“道”上面用心。人不能违背“道”,“道”太重要了。

二、在“德”上用力,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准则

 “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准则,你们都知道中国人是尚德的,我们在表扬一个人的时候怎么表扬?讲这个人有德行;我们批评一个人的时候怎么讲?德性。所以不能被别人骂缺德的,缺德,这个骂得厉害了。人不能缺德,所以在“德”上面要用力。

三、在“学”上用功,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

一定要在“学”上面用功,学无止境,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知识的更替越来越快,现在据说国务院决定要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不得了。我们50岁以上的人反正时间十年、八年就过去了,今天在座的20多岁、30多岁的青年朋友,真的,一定要有危机感。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干部,学习要放在第一位。马桥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所以在马桥的干部兄弟姐妹,人家问你在哪里工作,你可以自豪地说我在马桥工作。

四、在“善”上用情,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宿

咱们机关干部学习《论语》,学习传统文化,包括我们做一个普通的村居干部,做一个老百姓,我们一定要落实到什么地方?落实到善良上面。在“善”上面用感情,这叫善于用情。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宿,善很重要。我们怎样来做到这个善?我送给在座的五句话,做好人、讲好话、办好事、有好心、得好报。这五个是一个循环,是个因果。佛教讲因果,什么叫因果,种什么瓜得什么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了善良,收获的是善良,种下的是罪恶,收获的是罪恶。把善落实到我们行为当中,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慈悲的人,做一个大爱的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让马桥老百姓欢迎和拥护的人,做一个你离开了岗位,人们舍不得你的人,做一个离开了岗位以后回到老单位,人们上来拥抱你的一个人,而不是人走茶凉,而不是门可罗雀。所以说这个“善”太重要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