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齐讲堂】沈石溪:亲子阅读
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闵行区文联开展了百花齐放新时代系列文化活动。6月19日,活动结合吴泾镇主办、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修齐讲堂项目来到吴泾镇开讲。
此次邀请到的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他从事动物小说创作已有30余年时间,著名篇章还被选入全国版六年级教材中。如今,作为一名退休老人,他仍在继续写作,并且希望将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和实践,以亲子阅读为媒介予以推广,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一同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动物世界的温暖。
跟着4个关键词,看看沈石溪的趣味阅读!
为什么把这个水称之为定根水呢,因为树苗到土壤里面之后,只有浇了水,这个树苗的根,才会紧紧地扎在土壤里面,才能根深蒂固,茁壮成长。我有一个体会,从小引导孩子热爱阅读,就像我们人生在浇一次定根水。要用社会、学校和老师,用成年人的智慧和认识,去引导他们,指导他们,进入阅读的阶段。经过这样一个人生的阅读,就相当于,给了他们人生,精神,成长和发育的第一瓢水,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够自觉地,主动地成为一个喜爱阅读的人。
孩子愿意读的书往往被老师和家长认为是缺少知识、缺少正能量引导的书籍。其实,我们成年人大多会用成年人眼光,用过来人的思维,为孩子指定应该看的书,出发点特别好,但是往往忽视了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一样的需求。
比如说,幼儿园的孩子比较喜欢看绘本,到了小学1-2年级,比较喜欢看简单的童话,到了3-4年级就喜欢看一些探险的书,到了5-6年级,就喜欢看破案的、武打的书。很多家长都会犯一个毛病,那就是拔苗助长,认为孩子要从小看最高雅、最有意义的书。其实,家长在选择书的时候,一定要适合孩子年龄,符合他们心理身体发育,这样才事半功倍。阅读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兴趣,只有培养了阅读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热情地去拥抱这样的阅读生活。
家长一直抱有这样的要求,会让孩子对阅读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家长还是要明白一个道理,读课外阅读,其实就是一种兴趣,其实就是一种精神享受,就是一种文化娱乐,没有那么多的功利,如果你带着很强的功利色彩,要孩子阅读,往往会适得其反。
很多科学家深入到非洲草原,深入到深山老林,观察了解动物,记录了很多很多鲜为人知的动物行为秘密,为我们揭开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例如被我们人类认为冷血动物的蜘蛛,被我们叫做黑寡妇的这样的一种物种,居然,为了让孩子能够活下去,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我在写的动物小说那么多年,不管这个动物多低阶多高阶,所有的生命进化当中的动力就是情感,一种爱。我们很多的生命,就是因为有了母爱,有了团体之间的爱,才能够保证幼小的生命,在充满凶险,弱肉强食的大自然里面,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
沈石溪建议,不妨去共同阅读一些动物小说、动物科普的书籍,让孩子能够从小接受爱的教育。通过活生生的每一样动物的不同行为,构成一个强有力的生命教育。相信,会让每一个孩子变得更有人性、更富同情心、更柔软、更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