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访谈丨百名艺术家聊艺术谈艺考 上戏戏曲学院:黄暾炜先生
我非常喜欢和人聊天儿,从小就被爸爸妈妈数落:满脑袋都是嘴。大学毕业后,干上了自己最擅长的事儿——广播节目主持人,主要就是和人聊天儿。
1997年我大学毕业,入职上海电台交通广播,成为深夜节目《都市夜归人》的主播:聊天儿,听音乐;接着聊天儿,接着听音乐,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多年来,和人聊天儿即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生活。
2017年底,听从内心的呼唤,辞职自主创业。线下沙龙,线上创办“一叶语堂”群分享沙龙,在喜马拉雅FM创办音频节目《叶杨的声音杂志》,从来没有停止过聊天听音乐的生活。
2020年初,天赐良缘,我入职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一家国有文化独资企业,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合作,事业走上一个新台阶。
和团队伙伴们一起,采访录制《一叶访谈》视频,音频节目。我们将采访一百位艺术院校校长,文艺团体总裁,专家学者,艺术大家,就艺术和艺考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节目制作的消息刚刚发布,“央视频”负责人就找到了我,全力配合西区文化,打造一流短视频、长视频节目。
《一叶访谈》请到的第一位嘉宾是位重量级的人物——上戏戏曲学院副院长黄暾炜先生。
黄暾炜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表里如一:表演和人生追求,理想是一致的。如果表演和修养不在一个层次是不行的。
黄暾炜 :小孩子像天使,后天的教育把灵性、天性压制了,牺牲了幸福换来了职业。在艺术教学过程当中,既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又要规范表演技术。潜移默化,孩子要善于表现,老师和家长要善于捕捉。
黄暾炜 :审美是一种天赋,但有些内容也可以后天学习。孩子的审美,一定程度上是由母亲决定的。
黄暾炜 :戏曲艺术是线性审美,起承转合,曲径通幽。是曲线的,曲折的,移步换景的,是有悬念的。当代戏曲是小众化的艺术传承,历史文化在当代也有所变化。有传承,也有创新。戏曲是程式化的,在当代是有门槛的小众艺术。在古代,人们喝着茶聊着天,吃着小点心,嗑着瓜子儿放松地听戏,等着喜欢的那一句,而不是在剧场里看戏。农耕社会,清末民国,有时一出戏要看一年,是慢慢品味的。
黄暾炜 :东方审美在戏曲中充分表现,是慢是完美。慢,决定了作品是否精致,表情达意是否深刻,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