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95°时,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自此,露气重而稠,稠而将凝,再过半月,将凝为霜降。自此,告别了秋高气爽、秋明空旷,白日将变得幽晦,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雾结烟愁。萧萧秋意重,依依寒色浓,归鸿将急于南飞,哀鸿遍野,秋残如血的季节到了。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寒露之日,“鸿雁来宾”。鸿雁白露节气已经开始南飞了,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后五日“雀入大水为蛤”,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飞物化为潜物,古人对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三候菊有黄华。再五日,“菊有黄华”,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菊月

农历九月也称“菊月”,菊花日渐金黄,所以,周作人当年推崇的《一岁货声》记载此月的叫卖声为“栽九花来”,菊花称“九花”。

阳精

红梅傲雪,是春寒料峭中啼晓之早霓;金菊凌霜,乃秋残月冷里别暮之晚霞;花期至此便绝。这两种花因此香最清,而两花相较,金为衣兮菊为裳,菊更孤傲之因是,“有者非自己所有”。为何?其“圆花高悬向天极,纯黄不杂向土色”,仰首沐天露,又染正黄之纯色,故名”阳精”,又名”阴成”。

人淡如菊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是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论“典雅”的用词。喜欢陶渊明诗,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寒露习俗

秋钓边

我国南方,寒露节气,炎热已退。

此时阳光不若夏季猛烈,深水区难以被晒透,所以鱼、蟹都移向更为温暖的浅水区,正是临水垂钓的大好时机,故有“秋钓边”之说。

观红叶

寒露时节,赏红叶早已成为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

秋风飒飒,黄护叶红。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满城的枫叶。金秋满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

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寒露诗词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