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不一样的闵行丨走进上海航宇科普中心

期待之中,我们迎来了2017年闵行旅游购物节。开幕式上,《发现不一样的闵行》这本汇聚了闵行众多风物人情的景点大全问世。即日起,我们将和大家分享书中的优秀文章,分享每一处景致的独特风采。

走进上海航宇科普中心

在我国为数不多的航空博物馆中,由地方自建的当属凤毛麟角。隶属于上海市经委和市航空工业集团的上海航宇科普中心(SAEC),可以算是其中保持辉煌并发展至今的一家。

上海航宇科普中心的创办宗旨是“推进群众性航空与航天科普工作”,自1989年6月1日正式开馆以来,已走过十多个年头。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心依靠自身独特优势,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宣传和普及航空航天科技知识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中心拥有万余平方米的停机坪及绿地供飞机露天展示。其间铺设有一条迷你型水泥跑道,原拟供超轻型飞机表演飞行使用,无奈周边早已高楼雀起,故昔日的飞行梦已成过去。但广场中央百米直径的水泥圆地,却是线操纵特技模型训练与表演的好去处。每每有重大活动举行,久享盛名的上海航模队必定会来此大展拳脚一番。

这里虽然是个中小型公益性展览场馆,但同样拥有可以值得骄傲的藏品。在停机坪上,依次陈列着“东风”102 战斗机、歼-6丙超音速战斗机、歼-5喷气式战斗机、乌米格-15喷气教练机、强-5(早期)型超音速攻击机、直-5型直升机、初教-6教练机、德海维兰-加拿大产 DHC-2“海狸”式通用飞机、苏制伊尔-14M 型活塞式支线客机和美制 DC-8 型喷气式大型干线客机等等……

然而其中之“珍品”,非“东风”102 和初教-6莫属!1957 年,正当我国全力仿制超音速全天候战斗机米格-19P之际,厂家根据空军的急需,在米格-19泼的基础上自行改造出少量的白昼型战斗机“东风”102。但因种种原因,仅造出33架,现已存世不多。因此“东风102”成为印证那个航空创业时代特色的珍贵文物。尽管国内还有两三个地方展出,但上海这一架则是保存状态最好的。

当我们抚摸着绿茵场上乳白色的伊尔-14M型客机时,仿佛又让人回忆起三、四十年前中国的天空。当时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和支线航班主要用的就是这个机种,它们发出活塞式螺旋桨发动机特有的嗡嗡声,悠悠飞过我们的头顶,谱写出新中国民航的第一乐章。

在停机坪的西侧,有一个“航天”露天陈列着中心自制的长征2E 运载火箭和神舟-5号飞船大型模型。参观者可以通过它联想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座座丰碑和宏伟蓝图。

现在,让我们再进入 800 平方米的大楼室内展厅,这里也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宝贝。

作为飞行器,这里收藏着爷爷辈的“解放-7”和“解放-9”型中级滑翔机,它们是解放初期我国培养国防后备力量和飞行人才的重要教具。

作为当今时尚的超轻型飞机,这里收藏有国产蜜蜂-3C和Q-1J(即“轻-1 教”)型、俄罗斯的“白嘴鸦”和仿制自美国的Q-2等数种型号。Q-2是美国魁基飞机公司在 1982 年委托上海飞机厂转包生产的双座鸭式布局运动飞机。现在,在中心和社会上模拟飞行爱好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已被改装成一套完全能模拟空中飞行的器材。只要跨进座舱,手柄仪表一应俱全,正前方是即时映射地形地貌和飞行姿态的大型投影屏幕,你的每一个操纵动作,将生动地演绎和再现出飞行的全过程。它满足了广大飞行迷在地面上也能过一把飞行瘾的夙愿。

展厅里还陈列着大量反映人类航空发展史的名机像真模型和大量图片展板,以及4台航空发动机、航空武器和飞行员装具实物。作为上海航空和航天工业的骄傲,这里展出了运-10飞机、“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和“风暴”-1以及“长征”-4型运载火箭的模型。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中心还专门设计制作了大批空气动力学的演示器材,可以让参观者形象化和最直观地了解航空基本原理。诸如伯努利定律、机翼升力理论、气球的浮力等等。成为对青少年进行日常航空知识普及最有效的手段和场所。

此外,上海航空宇航科普中心还是上海举办各种航空科普活动和巡回展、航空夏令营、航空模型竞赛、飞机设计竞赛、国际青少年航空绘画比赛和接待国内外航空爱好者及社团(如 EAA 访华团、英国老式飞机迷协会)的最佳场所。

作为中心的日常工作重点,海陆空静态模型年度大赛搞得红红火火,它为上海乃至周边地区各层次模型发烧友进行技术交流和比武搭建了一个永久性的舞台。我们真心希望上海航空宇航科普中心能有一个更辉煌的明天,因为它毕竟是广大航空迷难得的一片净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