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不一样的闵行丨韩湘水博园:韵味十足的魔都后花园

期待之中,我们迎来了2017年闵行旅游购物节。开幕式上,《发现不一样的闵行》这本汇聚了闵行众多风物人情的景点大全问世。即日起,我们将和大家分享书中的优秀文章,分享每一处景致的独特风采。

韩湘水博园:韵味十足的魔都后花园

□ 作者丨肖丹

繁华上海,总是喧嚣,在城市的西南角,却隐藏着一处优雅静谧的秘密花园——韩湘水博园。

“韩湘”一名据说源于纪念八仙之一的韩湘子,颇有些文化传奇意味;一个“水”字又赋予了园林灵动飘逸的感觉,顿时就有了古风古韵的念想。而在官方介绍上写着:韩湘水博园紧邻黄浦江上游的取水口,约占地400亩。原是闵行区马桥镇彭渡村三千村民为保护上海饮用取水口的安全,自愿移民异地后新建的一个水生态园林。

带着各种想像走进这座园林,居然有种《桃花源记》里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这里你能领悟什么是“葱茏”的色彩,什么是“生机”的释义。水博园里到处是绿,这绿是立体的:桥栏上、树干上、屋檐上、楼台上、湖面上……铺天盖地的满是郁郁葱葱的绿。

水博园的三大风景之一是古木。进门就会看见一棵千年古樟,据说是镇园之宝,主干高18米,胸径2.2米,虽然树龄有近千年了,却没有老态龙钟的迹象。它端庄地立在那里,注视、迎接着各方来客,将它的长寿和福气递送给来到这里的游人。

园子到处是古木古树,有的参天高耸、有的老态龙钟、有的残枝新发,随性潇洒、肆意生长。古树的品种繁多,银杏、香樟、紫薇、金桂、银桂,各领风骚,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副苍劲幽远而又充满活力的古生态画卷。

韩湘水博园有水、有树、有亭台楼阁,点睛的却是桥。

园子里集中了五十多座古桥和仿古桥,以韩湘桥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去。或聚集、或散落在园区的各个角落,有五孔桥、单孔桥、三孔桥,还有跨梁式平桥、曲桥、廊桥,那一块块记载着沧桑岁月的石板、围栏、石狮和桥墩,似乎都在讲述着一个传奇故事。

比如含碧桥是一座清代拱桥,据说这里常常河水断流,当地石匠翻山越岭寻找到新的水源后,带领全村劳力开山凿壁,把水引到断流的河床内,使得两岸青山绿水,人们就将这座桥叫作“含碧桥”。再比如凤凰桥,是明清时期的古石桥。相传在建造时,桥面上的石板怎样也合不密,正当石匠们一筹莫展时,一只美丽的凤凰从远处飞落到桥面,转动翅膀后飞翔而去,第二天,石匠们意外发现桥面上的缝隙不见了,于是凤凰桥的名字就诞生了。

走过不同的桥,心情也各不相同。行走廊桥间,不禁会想起越剧花旦小生在烟雨蒙蒙中,唱得梨花带雨,柔肠百转;那一座香泾桥,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走过的,会不会有过桥上的浪漫邂逅;穿行在水桥之间,低头观看脚下的桥面上一块精美的龙凤石刻浮雕,这里又会是怎样的一段故事。

水博园其实是适合闲庭信步的,湖水与古桥相亲、古桥与亭台相连、亭台与古树相依、古树与花草相伴,随便挑一条小路探寻,转角处都有意外惊喜等着你。

那是一处水中回廊,最适合静静坐着,看着水中倒影,人仿佛坐在水中的船上随水漂流,悠闲而舒适。这里有一排雕花窗户,窗外爬满枝叶藤蔓,影影绰绰地看到远处的小亭。前面树荫下卧着耕牛石雕,伸向水面的石板上坐着头戴斗笠的姜太公,悠闲垂钓,等着上钩的大鱼。最壮观大概就是灵壁石吧,高8米、宽3米、厚0.4米,刻着“一帆风顺”四个大字,竖立船上宛若扬帆起航。

这许多风格各异的建筑倒映在水中,微风吹过荡起层层涟漪,楼台的影子也活了起来,仿佛江南女子撑着油纸伞站在船头,裙带飘飘。抬眼一望,桥上还真有一位身着汉服的姑娘在拍照,虚幻和真实一瞬间模糊了。园子里即使有一些造型粗犷的建筑,在这江南的水色风光里也变得柔和起来。

韩湘水博园是美的,美在古风古韵的浑然天成,更美在悠然自得安于一隅。这里没有刻意的精细,却有巧妙的安排,没有高贵的气质,却有优雅的品味,没有浮躁的功利,却有淡泊的心性。这座在大都市中心城区边缘的生态园林,对于忙碌而身心疲惫的你我来说,无疑是一个世外桃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