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笙品论语丨博施济众
——选自《论语·雍也篇》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那必定是圣人了。就算是尧舜那样的圣人,也难以完全做到。仁者,自己想要立足,也帮助他人立足;自己想要通达,也帮助他人通达。凡事都能从近处着手,就是践行仁的方法。”
这章是子贡对“仁”的思考 ,老师说“仁者爱人”,但怎样做才算是爱人呢?子贡深思之后获得一个答案,自认为比较满意,于是向老师印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算不算仁者所为?
博施,广泛地施惠于他人。济众,救济帮助众人。子贡富有,想从施惠的角度行仁,提出博施济众。
孔子的回答呢?“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岂止是仁人,已然是圣人。
仁人和圣人,有什么区别?
仁人,不必富有,不必多能,只要有爱人之心,人人可行。圣人,除了有爱人之心,还要有实力和能力,“不富”何以博施? “不能”何以济众?
圣人,谁是圣人?“尧舜其犹病诸!” 即便是尧、舜这样有位有德的圣王,也难以满足所有人物质上的需要。
博施济众,不是我所说的“行仁”。子贡,你把“行仁”想得太难太远。
仁者怎样行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者,自己想要立足,也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要通达,也帮助别人通达。成就自己也成就别人,有这样的心就是仁心,有这样的行为就是仁行。
博施济众,如授人以鱼;立人达人,如授人以渔。
从哪里下手和实践呢?“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能够从近处着手,就是行仁的方法。哪里是“近”?自己最近,从己心出发,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仁的开端,从切己近身处开始,慢慢地培仁、行仁,从己、到人、到众,一点一点,由近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