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笙品论语丨君子固穷
原典
—-选自《论语·卫灵公篇》
对话中讨论的“穷”,并非今天说的没钱,古人“贫”和“穷”是两个概念。“贫”是没钱,因为要与他人“分贝”;“穷”(窮)从字形看是一个人屈身在山洞中,是困顿不得志的意思。
子路,“孔门十哲”之一,为人豪爽勇直,一向信服老师的教导并身体力行。子路想不明白:为什么践行君子之道,遭遇却如此困顿不堪?如果是这样,又为什么要学做君子呢?
子路的问题,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是啊,我们看历史,总觉得君子的际遇还不如小人,君子通常都处在困顿之中,小人反而比较得意。
因此,也有人把“君子固穷”翻译成:君子本来就是困顿穷乏的。如果是这样,还有谁要做君子?孔子又为什么要教育弟子做君子呢?
其实,不是君子一定会困顿,君子和所有人一样,都有可能面临困顿。困顿的境遇不会因为你是君子就不降临,不同的是,君子和小人在面对困顿时,他们的处理方法和态度不同。君子困顿,依然坚守底线,有所不为;小人困顿,则像河水泛滥,胡作非为。
君子和小人在平常境遇中不容易分辨,遭遇穷困之时,反而更容易识别君子和小人。
谁是这样的君子呢?有首诗,可能集合了历史上最多的“君子固穷”之人,就是文天祥狱中所作的《正气歌》,“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困顿穷乏,谁都不能避免,君子“时穷节现”,小人“穷斯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