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笙品论语丨君子固穷

本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文化的初心,我们有志于在古老文化和现代生活之间架起桥梁,采用符合时代精神的创新方式,以轻松、有趣、有用为宗旨传播文化,使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能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和生命中去。

原典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选自《论语·卫灵公篇》

译文

孔子和弟子们在陈国这个地方,陷入了断粮的困境,随从弟子因为饥饿而病倒不起。子路气呼呼地去见孔子,问老师:“您教我们要做君子,君子也会遭遇如此困顿不堪的情况吗?”孔子说:“君子遭遇穷困,仍能固守原则;小人遭遇穷困,则如江河泛滥。”

品读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治国理念,孔门众多弟子随行,经过陈地的时候,陷入了断粮的困境。

对话中讨论的“穷”,并非今天说的没钱,古人“贫”和“穷”是两个概念。“贫”是没钱,因为要与他人“分贝”;“穷”(窮)从字形看是一个人屈身在山洞中,是困顿不得志的意思。

子路,“孔门十哲”之一,为人豪爽勇直,一向信服老师的教导并身体力行。子路想不明白:为什么践行君子之道,遭遇却如此困顿不堪?如果是这样,又为什么要学做君子呢?

子路的问题,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是啊,我们看历史,总觉得君子的际遇还不如小人,君子通常都处在困顿之中,小人反而比较得意。

因此,也有人把“君子固穷”翻译成:君子本来就是困顿穷乏的。如果是这样,还有谁要做君子?孔子又为什么要教育弟子做君子呢?

其实,不是君子一定会困顿,君子和所有人一样,都有可能面临困顿。困顿的境遇不会因为你是君子就不降临,不同的是,君子和小人在面对困顿时,他们的处理方法和态度不同。君子困顿,依然坚守底线,有所不为;小人困顿,则像河水泛滥,胡作非为。

君子和小人在平常境遇中不容易分辨,遭遇穷困之时,反而更容易识别君子和小人。

谁是这样的君子呢?有首诗,可能集合了历史上最多的“君子固穷”之人,就是文天祥狱中所作的《正气歌》,“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困顿穷乏,谁都不能避免,君子“时穷节现”,小人“穷斯滥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