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笙品论语丨学而知之
—-选自《论语·季氏篇》
译文
想一想,孔子是按什么来划分的?按照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
这个划分很重要,是教育者对于教育对象的判词,我们也可依此知晓自己是第几层的人。
先说说,孔子是第几层的人?生而知之者吗?并不是。
孔子亲口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敏以求之,说的就是“学而知之”。生而知之者,在《论语》中是虚悬一格的存在,并不曾有人真正戴上过这顶桂冠。
那我们是第几层的人呢?大部分的人在第二层和第三层,是“学而知之者”和“困而学之者”。
这两种哪个更好一些?是不是“学而知之者”比“困而学之者”更高级呢?答案是“及其知之,一也。” 不管你是因为什么而知道的,等到知道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并无高低之分。
在现实生活中,“困而学之”可能更具实践意义,因为生命是不断向前的,每次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未见得可以提前学到所有的本领。那么,当我们遇到困难、挫败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学习,可能反而是效果最好的。
这章孔老师表达了多层意思:通过学习可以改变命运;人遇到困境挫折时,更加需要学习;不要成为最没有希望的第四种人。
闵行区文联作协成员
《品论语》专栏作者
《水墨动画古诗词鉴赏专辑》撰稿人
《与圣贤对话》系列 主讲人
经典文化推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