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笙品论语丨木铎金声

本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文化的初心,我们有志于在古老文化和现代生活之间架起桥梁,采用符合时代精神的创新方式,以轻松、有趣、有用为宗旨传播文化,使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能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和生命中去。

原典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选自《论语·八佾篇》

译文

孔子周游列国,经过卫国的“仪”地,当地的守边官员请见,说:“凡有贤人君子路过此地,我没有不拜见请教的。” 随行弟子安排他入见孔子。守边官员出来后对众弟子说:“诸位何必为失位去国而忧虑?天下不走正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要以你们的老师为木铎,教化人间,警世醒众。”

品读

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选择卫国,在卫国边境一个叫“仪”的地方,当地的守边官员求见。

求见的理由很充分:“凡有贤人君子路过此地,我没有不曾见过的。”

孔子的随行弟子安排了两人的见面,很想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可惜文章在此处留了白。

边防官出来后,对众弟子说:“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意思是:夫子虽失位于一时,却是天命所归,斯文所托,必将传道于世。

这一章,唯一需要解释的词是“木铎”。

铎,是一种手摇的铃铛。古人发布教令时摇动铃铛,用清亮的声音,提醒人们注意。

铎,有木铎、金铎之分,区别在于舌头的材质。金铎的舌头是金属的,木铎的舌头是木头的。金铎和木铎的使用场合不同,金铎响起为武事,用于指挥军队;木铎响起为文事,用于宣政施教。

木铎,是施行文教的象征。以前,学校的上课铃声用的就是手摇木铃铛,人们常用“金口木舌”形容老师的“教化之舌”。

仪封人,一位神秘的高人,当是之时,列国诸君没有一个认识到孔子的价值,只有仪封人预言: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周流四方,教化天下。

读罢此章,请你细听,木铎金声,流响千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