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丨新民晚报:斯人怀抱——忆念沈尹默先生

 

 

斯人怀抱——忆念沈尹默先生

■  潘良桢

今年适逢沈尹默先生诞辰140周年,回想六十年前,我们这一辈学习书法的,大概无不受惠于沈先生的教导。我六岁学书,摸索十年,直到亲见沈先生青年宫示范挥运,始于笔法有所悟入。当时学书材料有限,《书法大成》中沈先生的行书更不知临摹了多少遍,至今笔下尚有少时所受沈先生影响。

 

 沈尹默旧影

沈先生最大的功绩,是他为书法在当代中国争得了一席之地。沈先生身体力行奔走呼号,以弘扬书法。他说,琴棋书画,其他三项都有落实,琴有音乐家协会,有《人民音乐》杂志;围棋、象棋归到体委下面,都有专门刊物;画有美术学院和美协,有多种刊物;唯独书法没有。沈先生长袖善舞,在北大老同事间即有“鬼谷子”雅号,他为书法争这一席之地,奔走多年,颇费周章。终于1961年成立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是当时唯一设于文化局下,有编制的有资金有办公场所的书法社会团体,很不容易。因此,上海有底气说,中国书协成立三十周年时,上海书协已经成立五十周年。

1949年后,沈先生率先把书法研究引入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去。上海社科院成立之后创办《学术月刊》,创刊号上沈先生发表了《书法论》。沈先生以他的名望、地位,将书法研究打入学术圈,彰显写字不仅是学问余事,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种学问。

沈先生又非常重视书法普及与教育,不顾年迈,不惜用他宝贵的精力,撰写大量文章,而且是通俗文章,不厌其烦地讲五指执笔法,就是为了普及。上世纪六十年代,这样一个大家,联合一批书法艺术家,白蕉、潘学固、单孝天、翁闓运、任政、胡问遂等先生,和上海青年宫合办书法班,我即由此而见到了沈先生。学员年龄跨度很大。最小的比我还小,还戴着红领巾,如陈梅璋。年纪最大的,就我所知是朱迈群先生,当时已经五十几岁,人称“老班长”。沈先生不辞劳苦循循教导小朋友学书法。还记得沈先生是北方口音,开口就对大家讲:“小朋友们,我只不过比你们大几岁而已”,幽默中拉近了距离。他这面向青年,面向未来的举措,目光远大,直接影响到三代、四代之后。

近年以来,沈先生的书法作品、资料,披露得越来越多。尤其是最近出版的《匏瓜庵谈艺录》,是沈先生七十三岁时,与谢稚柳先生对话的生动记录,对深入而全面了解沈先生很有意义。而沈先生《劝履川学书》长句,此实为夫子自道。沈先生书法筑基于褚,后兼及颜真卿并参入其书,老年时曾一再向人推荐学《颜告身》。若以此线索考察沈书发展,或可窥得由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