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齐讲堂之文忆江南|浙学、江南文化与上海城市精神

4月12日,“修齐讲堂之文忆江南”系列讲座第二讲于修齐讲堂总部古美艺术中心举行,上海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燮君以“浙学、江南文化与上海城市精神”为题,为现场观众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浙学、江南文化与上海城市精神”这三者之间的脉络关联。

浙学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东汉王充建立的系统哲学理论,是为“浙学”的理论源头。他的“实事疾妄”学术宗旨代表了一种求真务实、批判创新的精神,这正是“浙学”的基本精神。经过两宋时期的成型发展,到了明清之际,刘宗周(蕺山)的诚意慎独之学独树一帜,形成涵盖两浙的蕺山学派;其高足弟子黄宗羲接踵而起,力倡重视经世实践的“力学”哲学,开创具有民主启蒙性质和实学特征的浙东经史学派,使“浙学”升华到足以主导中国思想潮流的地位,成为推动近代思想解放和民主革命运动的思想大旗。

新中国成立以来,5个上海人中有1个宁波人。现在,上海居住人口的16%以上是宁波人。浙江宁波人做着“抢滩大上海”的梦、坐着夜轮船来到上海,在上海“抱团取暖”,营建了四明公所,飘出了宁波乡音,俨然成为“阿拉上海人”,以主人翁的精神风貌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建设者,由此,浙学自然也和上海的城市精神产生了密切的关联。

浙学、江南文化为上海城市精神注入厚重意蕴。浙学、江南文化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更具务实的实践品格;不仅熠熠生辉于历史天空,更呈现出蓬勃鲜活的当代价值。

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陈燮君老师关于“浙学、江南文化与上海城市精神”的讲座暂时告一段落,而在后续的提问环节,现场观众则再次表现出了对于文化探索的热情,一问一答之中,也在不断唤醒着身为江南人的江南情怀,身为上海人的“上海精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