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怎样缓解心理压力

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

面对疫情,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疫情是大的形势,居家是迫不得已,这是个人不能左右的时局。在这种情况下,要主要调整自己对待疫情和居家的心态,减少无意义的指责、抱怨。 就个人而言,要保持理性平和,对疫情有科学认识,积极做好个人防护,不偏听偏信、不盲从跟风、不信谣、不传谣,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在这个特殊时期,一般人都会感到厌烦、担心、焦虑,无聊等,又有些情绪反应也是一种非正常情况下的正常反应,要认识到这种情绪本身的合理性,不要过度地去对抗它。心理学研究指出,情绪具有功能性,情绪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主观体验或反映,情绪本身通常会携带着一些信息,比如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无聊”是来提醒我们去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当我们感到不开心的时候,“不开心”是来提醒我们需要去寻找或培养一些兴趣,做一些开心的事情。所以情绪本身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在于我们是否能正确理解情绪所传递的信息。

 

普通群众如何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

从官方或者权威的信息渠道来获取信息

首先,必须要从官方或者权威的信息渠道来获取疫情以及相关的信息,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疫情,消除对疫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改变认知,树立起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最要紧的是要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少聚会、少外出,保持家庭清洁,室内勤通风。

要保持三餐规律

要保持三餐规律,饮食均衡,确保食物是充分煮熟的,确保食物的多样性,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多饮水,避免由于居家延长而饮食过度,吃得过多。

要增强自信心

保持乐观的心情,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适当增加运动量,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的运动,可以听听轻松的音乐,规律作息,保证睡眠时间,减少熬夜。

要避免不健康的应对方式

避免过度饮酒、吸烟及非医嘱使用药物,避免反复地抱怨、自责。

提高自身识别可疑症状的能力

要定期测体温,关注有没有发烧、咳嗽、疲劳等症状,做到自身症状能够早发现,早报告。

 

处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群众 如何缓解精神压力?

客观审视,不要接受过多或失实信息。正确认识疾病,理性接纳事实,既不侥幸,也不恐慌。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不道听途说,不偏听偏信。 多一些正面思考,赋予一些负面事件以积极的意义,保持积极、理性、平和的心态。面对压力,要释放情绪,保持亲人间的联系与沟通,相互间的鼓励和支持会增强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面对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时,寻找合适的情绪疏泄方式。 走出恐慌,恰当求助。如果心理压力较大,自我调节失效,建议及时寻求心理援助,千万不要因为好面子而拒绝求助心理咨询。要鼓励面对现实,以平和的心态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封闭隔离等各项措施。 要降低自责的心理,降低耻辱感,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病毒,而不是你,也不是与你有接触过他或他们。

 

在居家隔离期间,如何舒缓情绪?

定时定量的饮食、补充营养,即使本人不太想吃东西也要坚持饮食。 适时地将自己的感觉和体验分享给其他伙伴。和朋友保持沟通联系,有空时聊聊天,开开玩笑。需要帮助时,尽快向伙伴提出,并接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允许自己释放负面情绪,如生气、害怕、担心、不耐烦,可以去视频或语音聊天,找自己特别信任的人是说说话,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注意力分散和转移的方法。 积极地做一些方便的运动,比如在室内仰卧起坐,运动一方面会提高我们的机体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也非常好的减压方式,会让我们的身体、大脑在紧张的状态下即刻放松下来。 定期与家人沟通交流,对每个人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支持,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家人,来自于亲人,所以这时候应该和家人保持联系,得到关心和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