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笙品论语丨君子居之
——选自《论语·子罕篇》
品读
“陋,如之何?”是普通人的观点,普通人遇到不好的环境就会埋怨环境。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是孔子的观点,君子碰到不好的环境则以行动去改变环境。君子所居则化,君子有化成天下的责任。
所谓君子,并非喜欢贫贱、甘于贫贱的那种人,君子是不仅拥有知识也能使用知识的人,君子是不仅怀抱理想也能实践理想的人。
历史上用身体力行来注解这一章的,首推宋代大文豪苏轼,因为新旧党争,苏轼几次被贬,最远贬到今天的海南,在宋代是死囚流放之地,闭塞落后,简陋之极,苏轼做了什么?他在当地教育讲学,把文化带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历史上第一位进士就是苏轼的学生,苏轼离开海南后,海南先后出了十几位进士。为黑暗送去光明,为愚昧带去文化,苏轼居海南三年,做到了“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历史上用文字来注解这句话的,首推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刚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僻远之地一贬二十三年,他收集改编民间“词多鄙陋”的山歌,创造了一系列《竹枝词》,给当地人民带去了人文之美。清新秀美的《竹枝词》,不仅在当时的士大夫中传唱,也留传到了今天,“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君子,不仅是知“道”之人也是行“道”之人;君子,是能用行动积极改变现实的人。
如斯君子,有他们在的地方,哪里会简陋落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