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笙品论语丨郑声雅乐

——选自《论语·阳货篇》
《论语》中孔子平日总是以儒雅谦和的样貌出场,很少看到如此金刚怒目的孔子,一章里连用三个“恶”,是什么事让孔子如此生气呢?
恶紫之夺朱也。厌恶紫色代替红色。颜色?颜色!我们觉得多大点事啊!红色很好,紫色也不错,至于要厌恶吗?孔子认为很严重。“紫”和“朱”有很大的不同,朱,正红色,是纯色;紫,红加黑,是杂色。紫色很漂亮,但是不纯正,以紫夺朱,即是以邪夺正。更为重要的是,“朱” 是周代的正色。孔子“恶”的不是颜色,而是僭越与无序。
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厌恶郑国的音乐淆乱雅正之乐。郑声,郑国的流行音乐。郑声并不难听,相反郑声很动听,摇荡人的性情。雅乐,高大上的庙堂之乐,乐音中正平和,调和人的性情。郑声乱雅,即是以俗乱雅。流行音乐,反应了时代的审美和需求,可以有;同时也需要雅正之音来提升人们的境界和修养。孔子“恶”的不是流行音乐,而是性情、志向的失调与混乱。
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厌恶凭巧言利舌而倾覆国家的人。这句就像是预言,春秋之后的战国,出了很多的纵横家,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什么“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而扰动天下。
这一章以紫色、郑声、利口三样并举,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看起来更好看,听起来更动听,但是不纯正。三句话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影响从小到大,从表象到实质,危害越来越大。
无论是恶紫、恶郑声、恶利口,孔子真正厌恶的是似是而非、以邪乱正、以俗乱雅。要求人具备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能力。

闵行区文联作协成员
《品论语》专栏作者
《水墨动画古诗词鉴赏专辑》撰稿人
《与圣贤对话》系列 主讲人
经典文化推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