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笙品论语丨可欺不可罔
——选自《论语·雍也篇》

品读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希望学生们都能勉力行仁。宰我于是假设了一个场景,用来考验老师所说的“仁者”。
仁者爱人,如果有人掉到井里,是否应该跟着跳下去以成就“仁”呢?
孔子说,当然不是,君子听说有人落井,会赶过去察看,想办法施救,但不会盲目进入险境。君子可以被欺骗,但不会被愚弄。
这段话实质讨论的是仁与智的问题,仁者,不仅有爱人之心,还有判断的智慧。
孔子的回答,很细致地描述了君子仁者的行为,什么会做,什么不会做,值得细细体会。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逝,会去到井边察看;不可陷,不会掉入陷阱之中。
“可欺也,不可罔也。” 欺、罔,都有欺骗的意思,不同的是,“欺”指被合理的事骗,“罔”指被不合理的事骗。
说井里有人,合情合理,君子会跑过去看;说跳井救人,不合情理,君子当然不会做。
身在井上,方可救井中之人;身入井中,自顾不暇,何能救人?
后世孟子说:“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正是对本章的呼应。君子可以用正当的理由骗他上当,难以用不正当的方法迷惑他。
仁者,仁智并用;爱人利人,仅有仁心不够,还需有智慧,才能更多更好地帮助到他人。
庆幸宰我当时提出这么个刁钻的问题,不然我们无从得知其中的细微区别。

嘉笙
闵行区文联作协成员
《品论语》专栏作者
《水墨动画古诗词鉴赏专辑》撰稿人
《与圣贤对话》系列 主讲人
经典文化推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