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笙品论语丨述而不作

原典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选自《论语·述而篇》

 

译文

孔子说:“我只是传述而不创作,笃信且深好古之道,私下里把自己比做和老彭一样的史官。”

 

品读

这一章孔子揭帘下堂,自述平生。

孔子如何形容自己呢?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比于老彭。

且一条条看来。

述而不作。“述”是讲述旧有,“作”是创作新章。孔子说,我只是讲述而没有创作,凡我所说都是转述前贤,自己并无一丝一毫的添加。意思是,《论语》中的“子曰”都是讲述而非创作,同意吗?不太同意,说好的温故知新呢?所以人们常把这章看成是孔子的谦逊之辞。

其实不然,此处孔子真诚坦恻,并无虚言。且细思量“述”与“作”,孔子述什么?述六经,六经俱是载道之文。所以,述六经,便是述道。虽有千圣万贤,千言万语,真正的“道”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往圣前贤,参透的是这个“道”,孔子讲述的也是这个“道”,故无需创作。

“述”和“作”,都是针对“道”而言。“道”是述而不作,“子曰”是解读方式。“道”一,对“道”的解读却可以有千万种,可以用符合时代的语言去讲述和传播,所以,道不变而文常新。

这章孔子介绍自己思想的来源,是对古之圣贤唯一不二之“道”的继承,言之有本,传承有绪。

信而好古。“信”什么?“好”什么?古之道。什么是古之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于孔子来说亦是传统文化。

“信”与“好”,是孔子对所继承之“道”的态度,笃信此道,由笃信而深好。“信”很重要,“不信”不能好,“不信”不能行。

窃比于我老彭。孔子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那样的人。老彭可能是一个人,即八百岁的彭祖,彭祖是商、周朝的守藏史;老彭也可能是两个人的合称,即老子和彭祖,老子是周朝的柱下史。守藏史和柱下史都是史官,负责掌管国家典籍和图册,是承载历史、传承文化的贤人。

孔子说,我的学术来源是古之道,我于“道”只是传述而没有创作。如同古之史官,我只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传述者。

 

作者介绍

嘉笙

闵行区文联作协成员

《品论语》专栏作者

《水墨动画古诗词鉴赏专辑》撰稿人

《与圣贤对话》系列 主讲人

经典文化推广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