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笔谈 | 储有明:三星堆古蜀文明的当下映象——浅析曾来德书画巨作的艺术魅力

 

“墨许山河”曾来德书画艺术展

展览日期:2024.2.29—2024.3.17

展览时间:9:30—16:30(16:0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上海海派艺术馆二楼2号展厅

展览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新镇路1536号

三星堆古蜀文明的当下映象

——浅析曾来德书画巨作的艺术魅力  

  储有明

当人们惊诧于三星堆古蜀文明的浩瀚、博大与精深时,同样来自于古蜀大地、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的“当今书坛斫轮手”曾来德,蕴蓄着天府灵气,涵纳了帝都豪气,以“巨无霸”榜书作品、每个字直径都超越两米的擘窠大字“中国梦”和横披宽逾十一米的巨幅山水画作品,再次震撼了曾经创造海派文化“有容乃大”的上海滩。

《中国梦》

1100cmx320cm

2021年

3月3日下午,“墨许山河——曾来德书画艺术展”在上海海派艺术馆正式开幕,这场展览令每一位前往观摩的上海艺术家,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与唐代大诗人李白同样的慨叹:“噫吁嚱,危乎高哉!”

 

 

《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诗》

230cmx53cmx6

2017年

 

《西域诗钞》

363cmx880cm

“高山仰止”,曾来德的书画艺术巨作,高在其精湛的笔墨技艺。中国书画是笔墨的艺术,惟笔墨方能尽显华夏文化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国书画最基本的审美属性,笔以墨入纸,通过艺术家的理性驾驭,在自我与造化中,借助笔晕墨洇,借助千变万化的线条,借助纵横恣肆的形态,借助不断创新的理念,以笔墨所释放的巨大能量,重塑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曾来德创作的榜书巨作,体势俊迈,昂藏郁勃,中锋运笔,藏锋取妍;内承汉魏碑版雄健峻整之绪,外收颜筋柳骨端重渊穆之风,法度谨严,锋棱毕露。他的飞白狂草,借鉴了日本现代派书法的创作理念,承转流暢,笔走龙蛇,纵逸豪宕,笔姿翩翩,疏放妍妙,动中寓静。他以开放情境中的当代书写,疏离了审美固化的传统书写历史,开创了富有“曾家面目”的书法语言和现代书写形态,具有开放的文化性格。

“高山仰止”,曾来德的书画艺术巨作,高在其能顺应时代审美思维的变化,以书法入画,以画意入书,通过对西方现当代艺术视觉经验、构成理念和肌理效果的移植和嫁接,在构图和用墨上突破常规,以传统笔墨的书写造型,对色彩赋予了唯美的艺术追求,从而表达出当代人的审美体验和艺术情怀。作品具有潜在的文化品格和哲学背景,在全球化语境中努力寻求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互动。

 

 

曾来德创作的巨幅山水画作品,构图宏伟,具有鸟瞰尘世的艺术视野。作品笔墨恣肆,有强烈的笔触和块面感,墨法之妙,全从笔法而出。他善用焦墨,以独创的“来德皴“表现大自然阒无人迹的原始景观,率意中见规整,充盈着生生不息的张力与美感。画面中巨石嶙峋,蓁莽荒秽,满蕴着平面性的空间节奏,在超然物外的时空向度上,联系着邃古与现代。他立足于全球化的语境,以独创的个性化的艺术语汇,对本土的视觉经验作了开放性、输出性的阐述。

 

 

“高山仰止”,曾来德的书画艺术作品,以艺术家独特的美学视角,通过宏大叙事与精英绘画,通过对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的解构与重建,通过传统的笔墨技艺与现代东西方艺术的审美观照,在超越当下世俗社会的审美认知上,营造出一种新的图象视觉方式。作品具有对比强烈的节奏美感和诉之感官的视觉冲击力,前瞻性地承载起历史人文脉象与笔墨技艺的赓续与绵延。

 

曾来德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求索中,以不倦的画笔和对艺术虔敬的心,把对美的思索与追求,全部凝结在笔墨之中,全部凝结在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人生境界之中。他创作的“巨无霸”书画艺术作品,气势恢宏,场面雄阔,取景壮伟,沉郁酣畅;与古蜀大地、邃古之初的三星堆文明前后辉映,彪炳千古,烛照三代,不啻是三星堆古蜀文明在当下的映象。

 

 

 

储有明

上海报业集团资深编辑、记者。

先后在《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 《联合时报》 《劳动报》 《新闻报》 《光明日报》 《羊城晚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新闻作品300余万字。

作为美术评论家,先后发表有关吴冠中、徐悲鴻、刘海粟、张大千、吴湖帆、贺天健、陶冷月、钱慧安、程十发、等绘画艺术家的评论文章50余万字;

著有《中国现代文学自学考试辅导教材》(学林出版社)、《意象派绘画艺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专著。

任黄浦区政协委员、常委、港澳台侨专委会主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