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不一样的闵行丨穿行于浦江湾里的吴泾,偶遇名校和名企!
穿行于浦江湾里的吴泾,偶遇名校和名企!
□ 作者丨竹子
在上海,黄浦江是地标河流,黄埔两岸汇聚了上海美景的精华,黄浦江始于上海青浦朱家角的淀山湖,流经上海市区,而位于闵行东南部流域的岸边景就是今天的主角地-吴泾。
这里有紫竹国家高新区,有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总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在总体规划上通过借鉴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园区的成功发展模式,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分区、突出优势,创造出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创业环境、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名校之——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
大家注意,我今天来的是闵行校区哦!毕竟普陀校区已经名声在外,融合欧陆风情和中国传统的建筑,还有满园的植被花朵,素有“花园大学”的美誉!而闵行校区的花朵也开的正茂盛!
这里的繁花带位于图书馆的北侧河道一带,我在这里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会儿把相机埋在花丛中捕捉,一会又追随着下课学生的脚步去记录;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位于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内,一条铁路线将校区分成南、北两块,本科生公寓及相应配套的生活设施布置在北块的生活区内,办公、教学、科研、体育活动场地等功能均布置在南块的校区内。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园区内除了林立的教学楼,最吸引我的就是川搂而过的河流,和岸边的植被还有河上的桥。
名校之——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
地址: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闵行校区为其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校园环境优美,河湖两岸,绿草成茵。
上海交通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就是南大门,又被亲切地戏称为“拖鞋门”。典型的花岗岩欧式风格,顶点高达18.96米,据说是象征交通大学诞生于1896年。两侧对称的欧式柱廊呈合抱之势,体现了校园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胸怀。
不同于造型现代的南大门,东大门参照中国采用仿古京宫式建筑,绿瓦红墙,彩画飞檐,两座石狮子端坐门前,透露出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
大门北侧矗立着交大第一任校长盛宣怀的青铜座像,铜像背后镌刻着盛宣怀上述光绪帝创办南阳公学的奏章,可以在此感受到百年名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当宏伟。
校园内的每条马路都是书写着交大的历史,例如宣怀大道,南洋北路(交大原名“南洋公学”等等),到处都充满着文化气息。
从东大门一直西走就来到了交大地标思源湖,湖名与思源门一致,都取自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湖上有座步行桥,并有一座小亭子伸向湖中。湖水澄澈如镜,倒映着两岸的上中下院和包玉刚图书馆等建筑,景色宜人。
宁静的湖泊毗邻新图书馆、新行政楼和电院大草坪,是交大学子平日踏青、休闲的好去处。走入湖畔现代化的新图书馆,木质地板、桌椅、书架和羊毛地毯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螺旋式的旋转楼梯也颇有创意。
紫竹科技园之——众多名企
“东有张江,西有紫竹”,穿行于紫竹园区内,一不小心就能“偶遇”微软、英特尔、可口可乐等那些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这里还有全国第一个且唯一一个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百视通、优酷土豆、PPS等企业坐落于此。走进大门,几匹骏马雕像踏着水花“飞驰而来”,预示着大好前程马到成功……
园区在规划中吸取了世界著名科学园区的建设经验和设计理念,重视生态,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 穿过紫竹国家高新区的一栋栋现代化建筑,沿着紫星路走到黄浦江边,这里有片世外桃源——紫竹滨江公园。5公里的紫竹滨江岸线上,亲水平台依江而建,公园里有森林也有湿地,无论是凭栏远眺或是散步洗肺,这里都是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随着园区建设的推进,形成辐射效应,改善吴泾、老闵行地区的社会综合水平。与浦东新浦江镇建设形成互动,使之成为上海西南、黄浦江沿线又一亮点。
“给我二十年,给你一座科学城。”这是写在紫竹未来展示中心的一句话,代表着高新区开创者与建设者的一个梦想、一张蓝图、一份承诺。
随着紫竹园区的快速发展,吴泾已经脱变成为一处宜居而又充满生机的现代化新城镇,早期的化工企业形象逐渐成为过去。感受这种蜕变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漫步其中,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