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不一样的闵行丨颛桥剪纸,用剪刀刻画风景

期待之中,我们迎来了2017年闵行旅游购物节。开幕式上,《发现不一样的闵行》这本汇聚了闵行众多风物人情的景点大全问世。即日起,我们将和大家分享书中的优秀文章,分享每一处景致的独特风采。

颛桥剪纸,用剪刀刻画风景

始于明初的颛桥民间剪纸艺术源远流长,颛桥剪纸在传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探索将中国画的章法、版画的韵味以及西方绘画的透视技巧融入其中,更注重拓展题材,追求时代气息,形成了“江南水乡”、“城镇风貌”、“自然生态”等系列作品,形成了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时代感的“颛桥剪纸”特色品牌,成为“海派剪纸”的代表之一。

在继承传统剪纸技法和民间习俗的基础上,颛桥剪纸勇于大胆创新,已成为了具有颛桥艺术特色的文化名片。形成了以“市、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为领衔的“剪纸八贤”精英队伍,以文化服务员为主导的剪纸骨干队伍以及分布在全镇机关、各村、居委、学校、企事业单位的2600多名剪纸爱好者。剪纸艺术也已融入到彩灯、歌舞、书画、家居乃至城市环境装点等走进千家万户。

本地传统剪纸,俗称刻纸、花样,种类可分为喜花、礼花、窗花、灯花、花边和花样。剪纸曾为灯彩增色,而当地制扎的灯彩尤为出众,在以往的传统灯会、庙会中大显身手。20世纪30年代,颛桥民众教育馆“游民习艺所”专事剪制“鞋花”出售。60年代,有以旺家台王立群为代表的剪纸艺人。80年代,涌现杨义生、何国兴等剪纸高手。

2001年11月起,颛桥镇文化中心连续举办剪纸培训班和剪纸作品下社区巡回展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遍布各社区及中小学校的剪纸爱好者队伍。2003年4月,经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成立上海剪纸学会颛桥分会。2005年6月起,又连续举办徒手剪纸培训班,作新的探索。经大规模举办培训活动,传人快速增多,风格日趋多元,创作出“水乡风情”、“城镇风貌”、“吉祥纹样”、“自然百态”等系列作品,“剪纸八贤”等队伍应邀参加了一系列上海市、全国性民间艺术展演,并频频获奖。

2005年9月,颛桥镇被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命名为上海市民间文化活动特色区域。近年,每年隆重举办“九九颛桥”重阳民俗文化系列活动,重点发展纸艺、鼓艺、灯艺、尤以“颛桥剪纸”作为本地区的“文化名片”,取得明显成效,使其成为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主要活动形式,对群众文化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产生积极影响。

“颛桥剪纸”项目于2007年5月列入首批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9月,在镇文化中心建立“颛桥剪纸大观园”,成为镇级传承基地和展示窗口。2009年6月,颛桥剪纸被列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5月,组队参加上海世博会现场展示。2009年起,尝试将颛桥剪纸作品融入礼品、服饰、文具、陶瓷等生活用品,启动了创意产业的探索。

颛桥剪纸队伍通过多年实践,在继承传统剪纸技法和民间习俗的基础上,勇于大胆创新,吸收时尚元素,拓展生活题材,强化手剪技法,探索用纸配色,从而形成了既有乡土气又有时代感的艺术特色。剪纸活动走进各社区、学校,剪纸艺术渐融入彩灯、雕刻、歌舞、书画乃至环境装饰,展现于各处街头广场,走进了千家万户,起到了提高群众审美情趣,美化社区生活环境的独特作用,使全镇居民的精神家园更显多姿多彩,同时,“颛桥剪纸”已成为颛桥镇的“文化名片”。目前,已连续两届成功申报“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如今漫游颛桥,可以在地铁5号线站台等公共区域寻找到颛桥剪纸的元素,在为城市增添一抹亮色的同时,也是对于文化遗产的鲜活传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