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不一样的闵行丨闵行文化公园游园
闵行文化公园游园
闵行文化公园位于吴中路2019号,占地面积约三百亩,整个公园形成“一轴、两翼、六区”的基本格局。“一轴”指吴中路入口景观轴,包括入口建筑、景观长廊、绿坡广场、大香樟、亲水平台等,是整个文化公园的核心景观和交通通道;“两翼”指以景观轴为基础,向两侧衍生的东西两翼,其中东侧景观突出生态特征,西侧景观体现时代特色;“六区”指文化公园一期的六个主要景观区域,分别是庭院景观区、休闲大草坪、秋果园、玉兰园、樟林栈道和情侣岛。公园桥梁设计也颇有特色,一期6座桥梁以花卉为主题,形态各异,分别是迎春桥、望春桥、百花桥、牡丹桥、玉兰桥、蝶影桥。
与以往“四季有花”的造园理念不同,闵行文化公园一期通过建设玉兰景观园、秋季观果园、生态湿地园、水森林、芳香植物园等特色景观,为市民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让市民共享闵行生态发展成果。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园着力打造的以上海市花白玉兰为主的玉兰景观品牌,待公园完全建成,这里将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玉兰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玉兰专类园。踏上公园内的迎春桥,可见玉兰花迎风摇曳,神采奕奕,宛若天女散花,吸引白蝶绕树飞舞,活色生香,赏上海第一春景将成闵行文化公园最大亮点。
园内的玉兰品种较多,主要的有白玉兰、广玉兰、红运玉兰、黄玉兰等,广泛分布于园内道路、广场周边,主要赏花区域集中在漕宝路广场、吴中路广场一期玉兰山。
白玉兰是木本花卉,原产于我国中部地区,上海有长期栽培的历史,3月中下旬开花,是上海春天开花较早的一种花树。白玉兰树姿优美,先开花后发叶,开花时满树繁花,既大又白,且有芳香,被誉为“白花如玉、香郁似兰”。白玉兰因其株禾高大,开花位置较高,繁大的花瓣像是朝着天空伸展的手,把生命的美丽张扬到极致。
红运玉兰为木兰科木兰属落叶小乔木,叶片长椭圆形,花瓣外面紫红至深粉红色,里面淡粉色至白色。除在春季开一次花外,还能在夏季的六、七月和秋季的九、十月再开一次花,娇艳的花朵镶嵌于碧绿的叶片之间,极为美丽。
玉兰花有着忠贞不渝爱情的寓意。每逢喜庆吉日,人们常以玉兰花馈赠,是表露爱意的使者。很多人喜欢玉兰,是喜欢它的冰清玉洁,喜欢它开起来像一朵莲花,但也有些人,喜欢它的香甜。若女性天天赏视玉兰,嗅着浓郁的芳香,可人老心童,留住岁月,永驻青春。
初春的周末,阳光灿烂,蓝天剔透,空气中透着清冽。穿梭期间,无论步行还是骑车,都有一种探索原始森林的惬意。目之所及,一派秋光依旧,草地葱茏,樟林挺拔,芦花纷飞,是都市里难得的野趣。公园引蒲汇塘水形成园内湖泊,改造成水上花园和水森林;木栈道及河道旁的垂柳、池杉也别有趣味。几汪清水,垂柳倒影,激活了满园浪漫的乡野情趣。
随着一期、二期公园布置日臻完善,那层林尽染、碎金漫地的秋色,早已将这里装饰得有如油画一般美丽。因为是新建的公园,园景树多数低矮,很少有参天大树。但这里树木疏朗齐整,草坪平整开阔,一眼望去,小林子、小花园错落有致,视野极其开阔,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蒲汇塘里,河道纵横交错,春日和煦的阳光洒在植被上,泛出一片金黄,投在水波上,金光粼粼煞是好看,这真是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的绝佳去处。
三号门左手边,是还保留着的漕宝路七号桥碉堡。上海解放前夕的1949年1月,国民党上海守军汤恩伯以此为重要据点。5月,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81师在此与敌守军激战三昼夜,攻克敌军防线,打开了解放上海的西大门。解放军战士牺牲数百人,安葬在七宝地区的将士37名。此碉堡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七宝镇人民政府95年建立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