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齐讲堂】文学创作与乡愁乡情

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闵行区文联推出了“百花齐放新时代”系列文化活动。6月13日下午,由上海市文联、闵行区委宣传部指导,闵行区文联、闵行区文广局主办,颛桥镇党群办(宣传)、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闵行区第六届“百花齐放新时代”系列文化活动——名人讲堂进社区暨颛桥镇修齐讲堂活动,在颛桥镇政府多功能会议室举行。

 

区文联、区老干部局相关领导,镇三套班子领导,机关科室负责人,事业单位、镇属公司党政负责人,居、村委党政负责人等150余人聆听讲座。

对故土的思念

其实彭瑞高在年轻时,曾经在颛桥地区合并前的北桥公社当过好几年农民,也担任过生产队会计。当时的家开门就是一条河,名叫“淡水河”,直通到黄浦江。对他来说,颛桥也是充满乡愁的地方,正因为他太热爱这片土地了,所以退休以后他重新回到了颛桥。

对故土的思念眷恋,

是人们共同的、永恒的情感。

无论中外,

不仅是背井离乡的游子,

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

一直守井在乡的人,直至终老乡里,

或没有远离家乡、

一直在家乡奔忙操劳的人,

对故土也会怀抱着无限乡愁 。

文学中的乡愁

对于我们来说乡愁平淡,

却又非常有味道。

而在一些文学作品中,

则表达了更加浓烈悠远的乡愁记忆,

让我们至今难忘。

毛主席在他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中,所写下的感慨: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长沙是毛主席的家乡,他的这份乡愁就浓烈的很、悠长得很、隽永的很,而且充满着英雄气概,那么的雄阔。这份乡愁在描绘着故乡风貌的同时,也是抒发着他对革命同胞的激励和振兴中华的愿景。

彭老师的寄语

乡愁是对故乡环境的眷恋,更是对故乡故人的留恋、向往和想念,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记忆。要留住这份乡愁,不仅是言语,更需要我们的行动,用乡愁激励自己,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园,为故乡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