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访谈丨一句“风月同天”引发对经典传承的反思

访谈嘉宾

 周圣伟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词学》编委,全国大学语文学会常务理事及上海分会副会长。著有《中国古典诗文论集》、《中国词学批评史》(合著)、参与编写《中国词学大词典》、《中国古代诗词曲词典》等辞书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大学语文》等多种教材,主编《中华文史百科文学卷》、《大学语文教学用书》等书籍。
彩回放
01
◆朱自清曾经有一句名言——“经典的意义在于文化”。我们现在读到的这些经典,为什么把他们作为经典?最主要的是这些作品是人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审美经验,生命意识,生命体认的结晶,生命智慧的结晶。经典为什么能立千年而不衰?因为有它的价值在里面,因为它有精神内核在里面。
02
◆这几年参加《诗词大会》的选拔,我一直在跟节目组建议,在诗词的理解和应用上下功夫,而不只是记忆跟背诵。现在有电脑,有手机百度,所以以前遇到学生没看过的我能马上说出来的这个自豪感,现在根本没有了。你读经典是为了指导我们的现实人生,在我们现实人生当中可以借鉴、引用和汲取,终极目的还是运用,有利于我们现实人生的丰富和精彩。将死记硬背的东西拿来炫耀,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03
◆经典中也有糟粕,《弟子规》是糟粕。毛泽东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红楼梦》的价值跟意义没有外界所鼓吹得那么高,说贾宝玉是反封建,他不参加高考他就反封建了?你不参加高考你不能干点正事吗?《红楼梦》也就是荣华富贵过的一个失意文人对他生活轨迹的一种摹写,艺术水平很高。红楼梦怎么看的问题就是苏东坡的那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它本身的内涵是很深厚的,不要用简单、单一的思维角度将它定格在某个地方。
04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历史背景是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扬佛法,日本有个长屋王写了16个字的偈语给他,这是前面的8个字。尽管我们分处两个不同的国家,你们有富士山,我们有喜马拉雅山、泰山,我们有长江黄河,但是我们吹的是同样的风,看到的是同样的月亮。还强调了中日友好的历史,8个字,简明扼要。“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诗经·秦风》,是先秦的一首民歌,讲的是,我们是战友了,不要说没衣服穿,我的衣服大家一起穿,一起到前线去打仗,同仇敌忾的味道,因为疫情要和中国人民并肩战斗,非常妥帖。包括王昌龄的诗句,“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本来是一首王昌龄写给一位姓柴的朋友的,就此时、此地、此次疫情的针对性,这些诗词的引用是非常合适,恰如其分的。
05
◆读过书或没读过书,怎么读书,读书读到什么份上,那个人是大不一样的。读书应该是“漫无目的乱翻书”。读书的本意跟吃饭一样,不是说今天我吃的排骨就长肋骨上的肉,明天吃了蹄膀就长大腿上的肉,你今天吃排骨,后天吃蹄膀……浑身的肉就丰满起来了,没有那么直接的功利性,所以读书就是一个漫长的补营养过程,读了书以后人的思想上的变化,就像苏东坡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你的谈吐、眼神,包括你的言行、修为都不一样。
06
◆俄罗斯有一个作家叫赫尔岑,有一篇小说叫《谁之罪》,在里面说的话,我读过一遍就忘不了,他说“律师是靠别人的犯罪生活,教师靠别人的无知生活,医生靠别人的痛苦生活”,反过来讲,这就是说明律师可以减少社会的犯罪,医生可以减少人民的痛苦,教师可以减少这个社会的无知。
(文字为节选版,更多周圣伟老师访谈内容请打开音频收听完整版,精彩不容错过) 
杨提醒
◆读书就像吃饭,一日不读,面目可憎。◆四十不惑后慢慢体悟到——读中外好书,读中外名著,静下心来读经典,会让我们变得更美好。◆非常时期,宅家读书,听书是缓解焦虑打发无聊的好办法。读书,读人,读人生。

◆别忘啦,右下角点“在看”。

 

图片提供:周圣伟、叶杨、网络

编辑:马纳、楚楚

 
打开一叶访谈,听见一种心生活
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出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