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访谈丨开学无期,小鬼在家

访谈嘉宾

 古秀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夏威夷大学儿童哲学访问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人类学访问学者。著有《理解情境:走近孩子的伦理视界》。

精彩回放:

 叶杨 :什么是儿童哲学教育?是不是打开儿童心灵的一把钥匙?

 古秀蓉 :儿童哲学教育,从理论上来讲其实与我们整个基础教育,与尊重儿童的教育观,特别是学前教育的理念是一脉相通的,承认儿童有他自己的智慧,不仅仅是在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上尊重儿童,而且是尊重每一个人他自己本身的力量,他本身应对生活的智慧。儿童哲学教育也是一个技术活,在实践上讲它是一种教学法,是与儿童之间的一种(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能够真正的走进童心,能够听到孩子的声音。

 叶杨 :您是如何看待当下父母的育儿焦虑的?

 古秀蓉 :都是太着急了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能是一种太焦虑的责任心,再加上这几十年我们发展得很快,其实在80年代之前,大家还没有那么重视教育的时候,反而是没有这些焦虑问题,先管饱肚子,哪有那么多焦虑盯在孩子的功课上?而且还没有独生子女的政策。当下的父母确实有很多焦虑,对孩子高付出,高期望,孩子高压力,所以孩子会活得比较单调。

如果只看学业表现,中国的孩子学业考试成绩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除此以外的分值包括孩子的幸福感,孩子游戏的时间,孩子童年生活的丰富程度,整个综合起来构成的是一个孩子的成长文化。人还是有调节能力的,因为中国人很多,能实实在在感觉到发展和竞争,这是一个选拔机制的问题,所以大家认为自己的孩子必须得要这样。其实你去问每一个家庭,每个家长,父母都是从小孩子长大的,心里都有那个孩子,他知道小孩子其实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他只是没办法。其实老师也知道真正孩子想过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但是他也没办法。所以教育的三个环节,老师、孩子和父母都是一种无奈的话,就需要从更外面的一些环境去寻找原因,不能把责任推在这三个小环节上,这三个小环节都很尽心尽力。中国的家长在世界上很值得敬佩,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中小学老师有中国的老师这么疲惫,这么大的工作量。不是三个小环节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大环境的确是有这么多人,(从国家层面讲)14亿人能够吃饱饭能够安好就很不错了,(疫情下)实事求是的讲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各个家庭能够)安好。

🔼 和孩子(平等的)交流

 叶杨 :当看到“别人家的小孩”的时候,作为妈妈的您是怎么平衡好自己的心态的?

 古秀蓉 :我们家认为,家里和谐、太太平平、安安全全比较重要,我基本上做的是我们家的后方,为两个男孩做好后方的铺垫工作,然后让爸爸跟孩子多些玩耍和互动,所以家庭感比较重一些,比较宅家。“别人家的孩子”那是人家父母有付出,他们付出大量精力时间在这上面,那肯定有收获。其实每一个家庭的互动是一个特定的场,外人只是看到表现出来的东西。我们没有在这方面费很大的力,倒也不特别焦虑,各个家庭的营养不一样。

 叶杨 :您在国外进行儿童哲学学术交流的同时也带着儿子,在育儿方面有什么收获吗?

 古秀蓉 :我在美国当地为读小学的儿子找的学校也是儿童哲学的一个基地学校,所以非常强调孩子的心智合一,就是心理上和的智力上的安全感,他去了第一天回来就说,那是一个魔法学校!与这边最不一样的在于孩子间的友谊的建立,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下建立建设友谊,没有那么多学业的比拼,智力上的安全感对孩子的成长特别重要。

现在孩子每天在上学也在换场子,看起来有很多群体,但是好像没多少朋友。孩子小的时候是跟着大人走,社交的圈子就是父母的圈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些他天生的气质,在幼儿园中班大班就开始自己选择朋友了,可是他独立能力还不够,需要父母的帮助,上小学过后孩子开始自己交朋友,想建立自己的关系,但还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青春期有很大的叛逆,因为他想跟谁玩他就跟谁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他具备了交友的能力。如果一个学校的环境氛围太自律、太紧张的话,孩子没有非常深厚的、自由的友情体验的话,他的集体归属感会很弱,完全是在学业上的竞争。

 叶杨 :网络游戏是洪水猛兽吗?您是怎么看待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影响的?

 古秀蓉 :我觉得这就是现在高科技时代孩子们的一种交往方式,如果在学校很紧张,没有伙伴交流的自由的话,这个学校可能不是很可爱,他们就会接受简单的声光电的刺激,包括玩游戏,在里面还可以找到同龄人。网络游戏是他们的媒介,没有谩骂,没有批评,没有惩罚,只有鼓励,给你自由、诱惑刺激,没有让你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很有压力的地方。它肯定容易让孩子痴迷,因为它是跟他的现实生活的一个对比,他在里面很轻松愉快,而且游戏的设计者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他们知道年轻人需要什么。

 叶杨 :疫情来袭,有很多家长抱怨假期太长了,非常亲子生活要怎么面对?

 古秀蓉 :对于年轻人来说,一个家庭的诞生,不就是为了更多时间在一起吗?但是有了孩子后,养育上的一些矛盾,再加上生活的一些压力,有很多人都说在家的时间少了,而现在正好是名正言顺地待在家里的时候。以前在所谓正常日子的时候,当家里出了矛盾,比如家长教孩子教得鬼火乱冒的时候,宁愿把他送到外面的辅导班去,感觉我总归也尽力了,我花钱了,如果夫妻有矛盾的时候,可能就跑出去找朋友聊聊天,好像释放了又回归家庭,这说明其实他们的很多矛盾不是在家里面解决,不是在家里寻找正能量来解决,只是绕开了,避开了,所以也会出现很多等到孩子养大了矛盾危机彻底暴露的情况。疫情时期恰好就是回到最原初的这个家庭的状态,就是你一家人相依相守在一起,外面有我们眼睛看不见的病毒,在家里面,你还可以跟大数据进行交流。这个时候可以看出各个家的家庭文化是怎么样的。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迫使人去思考,去安静下来思考什么才是生命最重要的东西,关于生命对生命的一些关怀,一些关注,一些属于最基本的东西。包括家庭也是这样啊,本来要成家是为了什么?在日子过着过着的时候,那个家都变得自己不想回去了,所以人在顺境的时候,常常会忘记初心,一种就是通过病痛把你打回原形,一到病痛的时候一下子就知道,我只要健健康康就很好了,在教育上的焦虑呢,比如说你养一个特殊儿童,你就觉得能健康就是福,是的,通过一些磨难把你打回到原形,让你去思考生活的意义到底应该是什么。现在正是找回初心的好时机。

🔼 非常时期亲子生活

叶杨提醒:

非常时期,静下心来听

听教育专家,两个男孩儿的妈妈,华师大教育学博士古秀蓉老师现身说法 ,谈谈儿童青少年教育那点事。

这三十分钟的音频干货满满,全方位应答家长们的担心和焦虑,值得静心品味。值得听了一遍又一遍。

图片提供:古秀蓉、梅篮予、邵廷廷

编辑:马纳、楚楚

打开一叶访谈,听见一种心生活

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出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