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出品丨日本人开的诗词大会,我们立刻作答

紧张地关注着疫情之余,大家对日本援助物资上的古诗词也津津乐道,戏称这是日本人给我们开的诗词大会,第一场便是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在捐赠给湖北省的防疫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意为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

据《东征传》记载,盛唐时期,日本长屋亲王在赠送供养给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偈,鉴真大师被此偈打动,决心东渡弘法。此后便传下中日友好交流的佳话,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前的石刻上也题有此句。

随后,日本舞鹤市给友好城市大连捐赠抗疫物资时,也在包箱标签上写下了盛唐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中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从诗歌种类上来看,《送柴侍御》属于送别诗,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吟咏离愁别绪就成为诗人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然而,相较于送别诗,诗人王昌龄(698-757)最具代表性的还是他的边塞诗,他也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王昌龄的边塞诗可并高适(704-765)、岑参(718?-769?)而三,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今天为大家介绍两首王昌龄非常有名边塞诗《出塞二首·其一》和《从军行七首·其四》,这两首诗中的部分诗句流传千年,在当下的中国仍可谓是家喻户晓,只是鲜有人知道到其作者正是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诗人表现并赞扬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在疫情严峻复杂的当下,我们希望将这两首千古流传的诗歌送给驰援湖北的各省市医护人员,感谢你们的无私与奉献,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不辞辛劳,始终奋战在与新冠病毒生死较量的一线,为全国人民筑起了新时代的长城。

祝早日打赢战“疫”,期待你们的凯旋

“辞君一夜取楼兰”!

上一篇:
下一篇: